Kenn Kaufman 在美国是国宝级人物,着名鸟类学家,鸟类专栏作家。本系列短文选编自他的鸟类趣味问答。 


  Questions:  鸟类已经迁徙了千百万年,为什么它们还会迷路?

  Kenn Kaufman:  这是一个狂热的观鸟者们经常会思考的问题。找到一种当地罕见、不在正常栖息范围之内的鸟,是观鸟最令人兴奋的事情之一,所以我们自然会想到它们是如何到达那里的,以及这之后会发生什么。 

  这种鸟类的迷失和偏航现象在任何季节都会出现,但更可能在迁徙过程中出现,尤其是在没有经验的幼鸟第一次迁徙的秋季。人们很容易认为一只迷路的鸟只是被风吹离了航线,但这通常不是真的。只有像飓风这样的超强风暴才会把鸟吹离它们想去的地方。这些小小旅行者有着惊人的导航本能,例如,如果在夜间飞行时,风把它们吹离航线,它们可以进行校正,很快回到正轨。因此,一般来说,当一只鸟远离航程时,就像去年冬天在洛杉矶看到的亚洲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或是在缅因州徘徊的热带鸟大黑鸡鵟(Buteogallus urubitinga),很可能只是个体错误,自己走错了方向。 

  


迷失在缅因州的大黑鸡鵟
摄影:  Robert F. Bukaty
(有关这只迷路的大黑鸡鵟的故事,请见本号另一篇报道《迷路的大黑鸡鵟》,将于近期发布) 

 

 

  一只离它应该在的地方很远的鸟会怎么样?通常它会不适应新环境,根本无法生存。那只迷路的大黑鸡鵟就是这样,这对于走错方向的长途迁徙鸟类来说尤其如此。例如,几乎所有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筑巢的白颊林莺(Setophaga striata)在秋天会向东飞,然后转向南美。那些出现在加利福尼亚海岸的鸟是远远偏离轨道的。鸟类学家戴夫·德桑特在秋天观察到出现加利福尼亚沿海的一些白颊林莺;通过观察它们在夜间的行为,他发现这些鸟正朝向西南方向飞行,进入广袤的太平洋。它们不可能飞到那个方向去越冬,所以它们的这个错误本能注定了悲剧命运。 

  

  白颊林莺(Setophaga striata) 

  你可能会认为这种有缺陷的导航系统会被排除在群体之外,因为这些迷路的个体永远不会繁殖和传播这些基因,但事实并非如此。自相矛盾的是,虽然这些“错误本能”通常对个体不利,但它们最终可能对物种有利。有时,迷失的鸟类会在新的领域里繁衍生息,从而建立一个全新的种群。 

  举个壮观的例子,19世纪末从非洲穿越大西洋到达南美洲东北部的牛背鹭(Bubulcus ibis)。它们当然是迷路了,它们能够到达美洲纯粹是运气使然。但它们在南美洲新开垦的牧场上存活下来,它们的后代逐渐增多并扩散。现在北美、中美洲和南美洲有数以百万计的牛背鹭,这表明,盲目乱走的本领有时反而可能是整个物种的一个成功特征。 

  编译自《Audubon》网站 Ask Kenn! 专栏 

  来源

  观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