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运城市芮城县文保部门巡查西王村遗址、匼河遗址

        为切实做好芮城县古遗址保护工作,1月29日,运城市芮城县文物局工作人员、文保员、文物巡查队对西王村遗址、匼河遗址进行安全巡查。

        匼河遗址位于芮城县城西47公里的风陵渡镇匼河村附近。遗址为河湖相沉积,东北高,西南低,冲沟多作“丁”字形,与黄河相接,其范围北至独头北沟,南迄涧口南沟,长达13.5公里,文物出土地点共11处。1957年,因建三门峡水库工程开始发掘,在地表20余米红色土层之下的砂、砾石和泥沙灰层中,分别出土了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石球及石片、石棱等石器,又有肿骨鹿、扁角鹿、德式水牛、披毛犀、师氏剑齿象、纳玛象等动物化石。石器的组合有其特点,代表了一种文化性质,故名“匼河文化”,它上与西侯度文化,下与丁村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该遗址时代为距今约60万年的中更新世早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初期,约与陕西蓝田猿人时代相当。2013年3月,匼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王村遗址位于芮城县城西南46公里的风陵渡镇西王村南黄河岸边台地上。西王村遗址属仰韶文化晩期和早期龙山文化性质,陕西半坡文化晚期类型。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160米,文化层厚3米,遗迹有灰坑、瓮棺葬。出土陶器有敛口平底钵、敛口平底带鼻钵、弧腹敞口平沿盆、带流罐、近似直壁深腹罐、小敞口两耳尖底瓶,还有环形石器、陶蚕蛹等。2013年3月,西王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保部门重点检查了西王村遗址、匼河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是否存在乱挖、乱建、乱倒等现象,同时,文保部门相关负责人在遗址现场对文保员和文物巡查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提升了文保员的业务能力,将古遗址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